陶傑【707】災難考驗社會的底線
【林敏聰】 【黃子華】 【李思捷】 【吳君如】 【周星馳】 【黃秋生】 【李小龍】 | |
【蕭若元】 【超級工廠】 | 【香港書展】 【香港故事】 |
閱讀往期:陶傑【706】唐頓莊園的魅力
有網民聲稱買到二手口罩,引起激憤;即使不賣二手口罩,許多商家也趁機抬價,香港人一罩難求,大排長龍搶購,天怒人怨。
與此同時,日本有商家為了表示支持,紛紛將口罩和酒精搓手液等減價,好讓更多的人受惠。但是此舉一開,日本代購趁機瘋狂入貨,導致其他人常常撲空,一盒口罩也買不到。
日本位於地震帶,地震甚至海嘯頻發,日本人對於災難不但有充足的準備,在心理上也比其他人更為成熟冷靜,也影響了日本人的生命觀念,崇尚櫻花燦爛壯烈的美,因為人生短暫,要珍惜美好的瞬間,而不是「好死不如賴活」。
災難發生的時候,街邊的自動販賣機免費,超市開放給受災的人休息,所有公用電話也免費,電視台用各種不同語言轉播災情,教公眾避難,每一個購買物資的人,不會哄搶,普遍都知道要留一點給後來的人,正如在美國澳洲等地,開車避難的人,到了加油站,多數不會一口氣加滿油缸,而是加到足夠自己到下一個油站的份量,這樣可以保證每一個加油站都有迴旋餘地,可以留給後來的人。
災難中最大的考驗,其實是人性。政府是有為還是無能,物資是否充足,能否有效供應,避免造成恐慌,都是基於人性的反應。
三一一大海嘯的災難震驚世界,但更令人驚歎的是日本公眾的行為,能夠保持克制鎮定,排隊的長龍默不作聲,避難中心的安靜和整潔,絕大多數人都有意識自發維持秩序,才得以避免更大的人道災難。
應對災難,反應的是整個社會的道德狀況,如果每一個普通人能夠堅持底線:嚴格律己,留給別人餘地,不要哄搶物資,不要趁機發災難財,不要推醫護人員去當英雄,就能避免將災難化大。如果絕大多數人能做得到,則不需要英雄奉獻犧牲:因為英雄是以最高的道德標準來判斷,代價太過昂貴。
但是像魯迅的名篇《藥》所歎息的,英雄必然十分孤單,周圍的人可以為英雄灑淚,但是不會因為英雄的犧牲而改變。